“西北是一個被人忽視、被人遺忘的地方。”說起西北玻璃市場,新疆某玻璃企業(yè)負責人如此感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如此。無論是期貨公司組織市場調研還是各類媒體公開報道,西北玻璃企業(yè)都是很少觸及之地;一些資訊機構統(tǒng)計國內主流地區(qū)玻璃生產企業(yè)產銷情況時,西北往往并不在列,屬“非主流”地區(qū)。
這里地廣人稀,經濟欠發(fā)達,平板玻璃生產線及深加工生產線數量較少。不過,“十三五”期間,這一地區(qū)在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yè)結構等方面小有成就,一些企業(yè)也計劃未來增加高端玻璃產品,為西北玻璃市場增添新的產品品類。
效益逐漸好轉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的新興工業(yè)城市,這里的烏海中玻特種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在西北地區(qū)重要的浮法玻璃生產基地。
很長一段時間里,烏?;囟嘉从?,不過得益于今年玻璃行業(yè)整體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今年下半年來效益大為好轉。
“這是這么多年來沒有的。因為它的區(qū)位在那里,沒有市場,運出來到廣東,運費很高。只有成本上的優(yōu)勢,還不足以彌補多支出的運費。”一位對該公司較為熟悉的行業(yè)人士說。
在西北,同樣在今年可能扭虧為盈的玻璃企業(yè),還有新疆普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普耀)。這家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平板玻璃企業(yè),今年11月15日迎來了它的7周歲生日。
![點擊打開原圖 新疆普耀公司Low-E鍍膜玻璃生產線](https://www.glacn.cn/file/upload/202012/01/171355201.jpg)
新疆普耀公司Low-E鍍膜玻璃生產線
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1年,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投資這條生產線時,正是玻璃行業(yè)比較景氣的年份,大部分企業(yè)對平板玻璃市場前景充滿信心,而且也看中了這個地方與多國接壤的地理位置,對產品出口前景也充滿期待。
不過,自從2013年底投產后,出口市場并不如預期。雖然新疆普耀離霍爾果斯和阿拉山口口岸很近,也辦理了玻璃出口許可證,但出關手續(xù)復雜,玻璃是易碎品,破損率高,收效甚微。不過,受益于行業(yè)整體效益的攀升,新疆普耀今年應該略有盈余。
走進新晶華玻璃廠區(qū),路邊的欄桿上掛著紅色條幅,上書“保安全,保質量,搶工期,全力以赴大干100天”等幾個大字。包裝好的平板玻璃有序堆放在空地上,幾輛叉車正往紅色大貨車上裝運玻璃。這是11月1日記者在該公司看到的情景。
![點擊打開原圖 新疆新晶華浮法玻璃生產線一端](https://www.glacn.cn/file/upload/202012/01/171417661.jpg)
新疆新晶華浮法玻璃生產線一端
進了辦公樓,一座刻有“鼎盛千秋”字樣的嶄新大鼎立在正對門口的位置。這是當地一家商貿公司贈送的禮物,祝賀新疆晶尊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投產大吉。
“我們是和晶尊玻璃公司合作,生產、銷售都承包給了他們。租5年,每年租金3000萬元。”新晶華玻璃法人代表、董事長馮國才告訴記者。
在燃料、原料等方面,西北地區(qū)尤其是新疆的玻璃企業(yè)有先天優(yōu)勢。“西北地區(qū)的煤、天然氣比較好,供應充足。”馮國才表示,因其名下的石英礦品質較好,該公司浮法玻璃生產線可以做超白玻璃,最厚的產品厚度能達到15mm。
馮國才介紹,2014年,從哈密市區(qū)搬入重工業(yè)園區(qū)的新晶華玻璃短暫生產過幾個月后因燃料供應問題而停產,后投資數千萬元進行窯爐改造,更改燃料,加建煤氣站。原計劃去年投產,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后準備今年4月投產,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推遲至今年9月18日投產,10月20日正式出玻璃。
該公司玻璃生產線的點火復產是哈密市委市政府重點關注項目之一。據《哈密日報》報道,5月29日上午,哈密市委書記李成輝曾到訪新晶華玻璃,深入車間、廠房詳細詢問了解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研究解決困難問題的措施辦法。
“公司重新投產后,李書記又來過一次,到廠區(qū)進行了調研指導工作。”馮國才說。
“目前,公司每天拉走玻璃有14車到15車,每車大約32噸到33噸。”該公司另一位馮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產能過剩矛盾凸顯
市場需求不夠,這是很多玻璃行業(yè)人士對西北玻璃市場的評價。2019年6月的一次西北玻璃自律聯(lián)席會議上,與會企業(yè)就曾呼吁行業(yè)協(xié)會和地方政府加大力度遏制盲目新增產能。彼時,西北玻璃行業(yè)目前已經出現了階段性絕對過剩局面,庫存全國最高,價格也處于全國洼地。
“新疆區(qū)域的玻璃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新疆光耀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一位銷售部門負責人介紹,光耀玻璃在北疆和南疆的兩條600噸生產線,近兩年的拉引量都降到了70%。也就是說,一條600t/d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其他區(qū)域的企業(yè)年產量能達到400萬重量箱,但在新疆,只能主動減產至不到300萬重量箱。
“因為疆內需求有限。”該銷售負責人說,該公司每年外運到西藏、河西走廊等地的出疆玻璃約200萬重量箱。
雖然新疆普耀今年可能盈利,但其生產線尚未收回第一個窯期成本。“本來預計再等兩三年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但今年疆內又有玻璃生產線點火復產,產能過剩,價格戰(zhàn)難以避免,我們也就很難實現收回成本這一目標。”該公司負責人向者表示。
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及內蒙古的部分區(qū)域,是玻璃行業(yè)人士眼里的“西北”。從平板玻璃生產線來說,陜西是西北區(qū)域當之無愧的“龍頭”,新疆是“亞軍”。
根據陜西省工信廳今年4月公告的生產線清單,陜西有5條平板玻璃生產線(產能共3000t/d)、光伏及汽車等工業(yè)玻璃生產線10條(產能共4030t/d)。新疆目前在產浮法玻璃生產線4條,甘肅、寧夏、青海、內蒙西部等地,在產平板玻璃生產線數量都在3條以下。
新疆玻璃市場小而獨立,因運費高,疆外玻璃企業(yè)的產品一般無法進入,行情好時,這里的玻璃價格也并不低。不過,哈密新晶華玻璃生產線點火復產后,新疆乃至西北的平板玻璃價格大幅跳水。據了解,新疆玻璃出廠價從今年8、9月份高峰時的2100元/噸降到了11月初的不到1600元/噸。一重量箱降了20元左右。
價格為什么猛降24%以上?受訪企業(yè)均分析有兩種原因:一是馬上面臨冬季停工期;二是哈密生產線點火復產,下游客戶就觀望。
“每逢冬季來臨,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區(qū),建筑工地停工,玻璃加工廠也停工,冬季以來的4個月幾乎沒有銷量,平板玻璃企業(yè)庫存量極高,開春后才能慢慢消化庫存。”同時,受訪企業(yè)負責人均表示,生產廠家面臨的問題還有原料的儲備、產品的存放,還有資金的困難等。
“西北市場薄弱,只要再新增產能,價格就迅速下跌。”一位玻璃企業(yè)負責人表示。
價格下降,庫存并未隨之有效出清。據光耀玻璃銷售部門統(tǒng)計,11月初,光耀玻璃在新疆的兩條生產線的庫存已達60萬重量箱,而當時整個河北省沙河市的玻璃原片庫存才100萬重量箱。
未來:控新增、調結構
相較內地而言,西北地區(qū)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一般,且不像東北那樣產品可以南下,是相對封閉的市場。再加上玻璃的銷售半徑和需求基本固定,導致玻璃產品外運較難。近些年,這里的玻璃企業(yè)有的主動限產,有的因市場、環(huán)保等原因停產。
只有兩條平板玻璃生產線的青海,青海光科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已停產多年,計劃明年復產;今年5月底復產的青海耀華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因環(huán)保設施不齊全、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被政府部門要求整改而再次停產。
不過,受訪企業(yè)都期待著“十四五”期間,西北地區(qū)經濟及玻璃產業(yè)能迎來更好的發(fā)展時期。
有的企業(yè)在產品開發(fā)、市場渠道等方面繼續(xù)努力。今年6月,新疆普耀二期項目年產500萬平方米Low-E鍍膜玻璃生產線投產,這是新疆的第一條Low-E玻璃生產線。不過,目前這一生產線能消化10%左右的原片,市場仍有待培育。把Low-E玻璃市場做好,是該公司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另外,他們對出口市場仍抱有期待,也建議加大企業(yè)整合力度。
有在建生產線項目負責人透露,新建項目會以高端玻璃產品為主,如光伏玻璃和光熱玻璃等,且目標市場是在南方地區(qū)。其他如超白玻璃、高檔浮法玻璃則服務于西北當地市場。
“玻璃行業(yè)不要起伏,對國家才好。”馮國才認為,西北區(qū)域市場有限,不能再新建生產線,政府應嚴控新增產能。
因為甘肅、內蒙等地目前已有新的生產線在建,合規(guī)新增一些平板玻璃產能,所以有的企業(yè)負責人并不看好西北玻璃市場。
“如果西北地區(qū)經濟沒有大的發(fā)展,對于玻璃生產廠家來說,面臨的問題可能是更嚴峻的,或者是災難性的。呼吁玻璃產能置換,不要再往玻璃產能已嚴重過剩的西北地區(qū)轉移。”談及未來發(fā)展,多家玻璃企業(yè)負責人向記者道出同樣的心聲。